[ dǐ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449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338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307 |
1995年 | 282 | 1987年 | 234 | 1982年 | 368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cdwu.cn
邸姓主要源自:姒姓、妘姓、姜姓。
邸姓起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时期少康帝给幼子曲烈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该支氐氏的祖先,是上古圣君夏禹王的后裔。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以后,曾经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作“邸”的地方,这就是“邸国”(今山东临沂兰山区南坊镇邸古城)。少康的这一房子孙世代在邸国相袭了将近两千年。到了春秋时期,邸国被莒国所并灭,怀着亡国之痛的邸国太子姒巫出逃至邻近的鲁国,并且在鲁国作了大夫。
姒巫后来以故国的国名“邸”字“去邑当氐”,令后裔子孙以“氐”为姓氏,称氐氏,后来有人加“亻”偏旁称作低氏者,亦有取“邸”的通假字“砥”称砥氏者,其氐氏史称正宗,姓氏读音皆作dǐ(ㄉㄧˇ)。该支氐氏族人尊奉太子巫(姒巫)为得姓始祖。
邸姓起源二
源于妘姓,出自西周武王分封的邸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著名的清朝学者顾东高所撰《大事年表》中记载:“邸国,妘姓,子爵,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也就是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南坊镇的邸古城。邸国只是一个小诸侯国,屡受周边大国的强势欺凌。在史籍《春秋左传注》中记载:“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六月,邾人入邸。”邾庄公曹穿(邾穿)侵灭邸国之后,不久即被宋国“惩罚”击败,之后邾国开始走下坡。到了周敬王姬匄二十五年(邾隐公曹益十四年,鲁定公姬宋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邾隐公在“拔地会盟”中表现不佳,在一旁观礼的孔子的弟子子贡都认为邾隐公傲慢无礼,必将不得好死,甚至亡国灭族。由于邾隐公妄自尊大、傲慢无礼,于是在周敬王二十六年(邾隐公曹益十五年,鲁定公姬宋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冬,鲁定公便派大夫仲孙何忌率鲁国大军讨伐邾国。鲁国的军事侵略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鲁定公又增派了季孙斯、叔孙州仇两路大军,准备夺取邾国的粮仓绞邑(今山东费县)。面对更加强大的鲁国大军的侵略,邾隐公束手无策,最后只好屈辱求和,与鲁国订立了“句绎之盟”:邾国以大量赔款并割让大片土地给鲁国,换取使鲁国撤军,这其中就有邸国之地。但鲁定公并未帮助邸子复国,而是干脆就吞并了邸国之地,成为鲁国的一个邑地。到了战国晚期的周赧王姬延五十九年(楚考烈王熊完七年,鲁顷公姬雠十七年,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大军灭了鲁国,邸国故地又被并入楚国,改称邸县,其地住民以故国之名为姓氏,称邸氏。这史籍《姓苑》中有记载:邸为县名,邸氏当以县名为氏。
在春秋、战国时期,“砥”、“邸”二字同义通假,因此亦称砥氏,后有省文简笔为氐氏者、改笔为低氏者等,姓氏读音皆作dǐ(ㄉㄧˇ)。
邸姓起源三
源于西域大月氏,出自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邸氏出自西汉时期西域大月氏贵霜王朝翎侯邸就郤之后。邸就郤,为汉朝时期大月氏国王侯。大月氏,也作大月支,祖居甘肃敦煌和青海祁连之间,后迁新疆伊犁河流域,西汉时期为匈奴所灭,遂远迁于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都密等五部翎侯。贵霜翎侯治护澡城,建立了强大一时的贵霜政权,所居区域大致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一带。
邸就郤的后裔子孙入居中原,取祖上原名首音的谐音汉字“邸”为姓氏,汉化称邸氏,后有去“邑”简笔为氐氏者,也有改“亻”称低氏者,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邸氏族人尊奉邸就郤为其得姓始祖,姓氏读音依然作dǐ(ㄉㄧˇ)。
邸姓起源四
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神农氏十六世孙姜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少典氏为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国君,于黄帝纪年前五百五十七年(丁亥,公元前3274年)诞生在厉山的少典国,称为少典,娶妻有娇氏之女安登,生炎帝、黄帝,衍传炎、黄世胄,满人间。神农姓姜名轨,一名姜石年。神农之子有姜神氏、姜农氏、姜列氏、姜厉氏和姜柱。姜厉氏后来分衍出姜丽氏和姜赖氏。神农世家自姜柱开始称炎帝,其后的世系分衍为:姜柱生姜庆甲;姜庆甲生姜甲和姜临;姜临传姜承;姜承传姜魁;姜魁传姜明;姜明传姜直;姜直传姜厘;姜厘传姜居(哀);姜居传姜节茎。姜节茎之后有姜节、姜戏、姜克三支。姜克传姜榆罔(参卢),其后衍生姜榆、姜露、赤狄;姜戏传姜器和小帝。姜器的后裔为姜钜、姜伯陵、姜祝庸三支。姜钜之后有姜封、姜钜、姜封父、姜富父;姜伯陵生姜蜂和姜逄,姜逄生姜殳、姜延和姜鼓,姜鼓生姜灵恝,姜灵恝生姜氐。从姜氐开始衍生氐氏一族。
氏氏与姜姓的关系,在史籍《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记载道:“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与姜姓同奉伯夷、四岳为祖神而异姓,表明了四岳苗裔的分化。氐人与羌人一样,是炎帝的苗裔。在史籍《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记述:“有氐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氐人与羌人一样,是炎帝的苗裔。因此《山海经》总结说:“太岳生先龙,先龙生玄氐。后裔有玄氐氏。”这样,氐氏的源流世系便为:少典氏→神农(姜轨、姜石年)→姜柱(炎帝)→姜庆甲→姜临→姜承→姜魁→姜明→姜直→姜厘→姜节茎→姜克→姜戏→姜器→姜伯陵→姜逄→姜鼓→姜灵恝→姜氐(姜互),从此开始有氐氏一族。姜氐之后裔一直以“盍稚”为自称,而“氐”、“互”则是其他民族对氐氏族人的称呼,一直到了魏、晋以后,才逐渐成为自称,此为正宗氐氏。氐氏的后裔子孙繁衍有庞大的氐族群体,分衍有逄氏、蠭氏、逢氏、殳氏、延氏、氐氏、元氏、乞氏、夸氏、勾氏、勾龙氏、吕氏、申氏、许氏、由余氏、余氏、羌戎氏、杨氏、蒲氏、齐氏、符氏……等等诸氏。氐族人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各种政权:东汉末期乞氏后裔杨氏建立的前仇池国(公元296~371年)、后仇池国(公元385~443年)、武都国(公元447~477年)、武兴国(公元478~553年)及阴平国(公元477~580年);东晋朝时期关中扶风元氏后裔齐氏所建立的流民政权(公元294~299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蒲氏后裔符氏建立的前秦国(公元351~944年)、吕氏建立的后凉国(公元396~403年);乞氏后裔杨氏建立的隋朝(公元581~618年)。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期间,氐族人强盛至颠峰状态,人口将近百万。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氐族人最终逐渐被融合于黄帝世系之中,成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中的邸氏、氐氏、低氏、狄氏、翟氏、砥氏等,姓氏读音皆作dǐ(ㄉㄧˇ)。
邸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邸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邸人,亦称互人、氐人、底人、厎人,后加“邑”偏旁称邸人、以及蚎人、䣌人等,是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的以职业特征为表征的工匠名称,后成为官称,专职制作麻、木棉、丝类的毛坯布,从战国时期开始引种棉花以后,又兼制棉类毛坯布。即现代称谓的粗纺布,管理者即称邸人。这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有相应的记载:“丝三邸。”在典籍《广韵》中注释:“邸,俗作?。亦作䣌。”
在邸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邸氏,世代相传至今。要注意的是,该支邸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chí(ㄔˊ)。
邸姓起源六
源于职业,出自古代研磨工具砥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砥砺,是古代对磨刀石的称谓,俗称砥石。在典籍《书·禹贡》中记载:“荆州砺砥砮丹。砥细于砺。”在史籍《山海经》中也记载:“崦嵫之山,其中多砥砺。”
有专职制作和贩卖砥砺的工匠、商贾,其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或物品为姓氏者,称砥氏。在春秋、战国时期,“砥”、“邸”二字同义通假,后有去“石”改“邑”为邸氏者,亦有改“亻”偏旁称低氏者,还有简笔为氐氏者,要注意的是,该支邸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zhǐ(ㄓˇ)。
邸姓起源七
源于回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邸氏,源起于明朝永乐年间实行的大移民政策,大明政府将时居河南阳翟一带的部分回族民众强行迁往山西太原地区,这部分回民因山西太原地区的别称为“晋邸”,而原居地阳翟的古称也叫“邸邑”,遂按汉俗改取之为汉姓,称邸氏,以念故居,世代相传至今,成为今天太原回回十大姓之一。
目前,邸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内蒙古包头和北京地区。
得姓始祖
姜氐、太子巫(姒巫)、邸子、邸就郤。汉时大月氏国王侯。月氏,也作月支,祖居甘肃敦煌和青海祁连之间,后迁新疆伊犁河流域,西汉时期为匈奴所灭,遂远迁于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都密等五部翎侯,贵霜翎侯治护澡城,所居区域大致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一带。邸就郤的后裔入居中原内地,以王父名为氏,称邸氏,并尊邸就郤为其得姓始祖。
邸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的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零九位,以河西、中山为郡望。邸氏族人于两汉之间入居内地,此后不久即开始播迁于今河北省的定州与山西省的临汾一带,并主要在这两地长期生息繁衍,后逐渐昌大为当地望族,此两地在古时分别称为中山郡和河西郡,故而后世邸氏族人多以中山和河西为其郡望堂号。
南北朝至隋、唐期间,邸氏族人依旧繁盛于上述两地,且尤以中山郡之邸氏族人最为光芒四射,其名人辈出,荣登史册者甚多,中有邸珍由中山上曲阳(今河北曲阳)徙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唐朝至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军阀纷争,农民军四起,唐朝政权土崩瓦解,中原一带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邸氏族人纷纷南迁至今安徽、江苏、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以避战乱。但由于邸氏族人之主居地均远离战争之重灾区,故繁衍于今河北定州和山西临汾之邸氏族人并未伤筋动骨,这种迹象可由金、元时期邸氏名人多出于北方分析得出。金、元期间,保定行唐人(今河北保定)的邸顺徙居曲阳,表明邸氏族人依旧以今河北定州一带为其繁衍的中心。元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以及中南之地民众减员甚剧,只有山西以其特有的表里山河的地理位置而免遭生灵涂炭,是故在明朝初期,山西邸氏族人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中叶以后,邸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进入东北外,还有入迁西北、西南地区以及台湾之地者。到了清朝咸丰年间以后,山西邸氏族人有伴随走西口的风潮进入内蒙古者,并逐渐分布于陕、晋、蒙的交界地区。
邸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仍以河北省为多,约占全国邸氏人口的70%左右。如今,在安徽省的合肥市、寿县、亳州市涡阳县、砀山县、马鞍山市,河北省的唐山市滦县、乐亭县、滦南县、献县、白洋淀、丰南县、秦皇岛市昌黎县、卢龙县、盐山县、张家口市蔚县、石家庄市深泽县、保定市、承德市、衡水市枣强县、深泽县、辛集县、廊坊市、赵县、顺平县、安新县、清苑县、河间市,陕西省的西安市长安区、咸阳市、汉中市,山东省的济南市、日照市、五莲县、肥城县、临沂市、德州市平原县、青岛市、潍坊市、淄博市,辽宁省的锦州市义县、凌源市、辽阳市、鞍山市、铁岭市、法库县、盖州市、葫芦岛市、盘锦市,山西省的太原市、原平县、吕梁地区文水县、岚县、大同市候马县、临猗县,湖北省的武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大同区、绥化市、哈尔滨市、七台河市、齐齐哈尔市,河南省的郑州市、平顶山市、南乐县、永城县、三门峡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农安县、白城县、榆树市,甘肃省的兰州市榆中县、武威市古浪县及民勤县、张掖市民乐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霍林县,四川省的峨山市、嵋山市,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浙江省的义乌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江苏省的扬州市,宿迁市宿豫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地,均有邸氏族人分布。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日山西、陕西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河西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一、邸dǐ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景县、乐亭,山东之龙口,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邸,县名。望出中山。”此当以县名为姓氏。
2、又注:“一云当系汉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却之后。”
二、邸
邸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邸姓人口70%。
邸姓起源:
1、邸,县名,当以县名为氏。
2、汉时西域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
邸姓名人:
邸柱,汉时上郡太守。
郡望:河西、中山。
变化:亦作䣌。
邸姓古代名人
邸柱汉朝,(生卒年待考),上郡太守。
邸珍南北朝,(生卒年待考),中山上曲阳人(今河北曲阳)。著名北魏大臣。孝明帝孝昌中,六镇起事时,从杜洛周,又从葛荣,后从高欢起兵,任长史,封上曲阳侯,除殷州刺史,后兼尚书右仆射、大行台,节度诸军事。孝武帝永熙二年,东徐州城民杀刺史,据城入南朝梁。珍为徐州大都督,讨之,击退梁将,回军彭城。旋以御下残酷,士众离心,为州人所杀。
邸怀道隋唐间,(生卒年待考),定州曲阳人,邸珍之孙。著名官吏。隋炀帝时为吏部主事,帝将赴江都,百官皆阿旨请去,邸怀道独言不可。唐太宗时,邸怀道任刑部员外郎,杜淹曾荐于帝,官至左司郎中。
邸顺元初,(生卒年待考),保定行唐人(今河北保定)。著名将领。金末与弟邸常集乡兵筑寨据守,后归成吉思汗,授行唐令,升恒州安抚使。他屡破金将武仙,升骠骑卫上将军,充山前都元帅,又从窝阔台汗攻河南诸郡,知中山府,佩金符,为行军万户。
邸琮元初,(生卒年待考),保定行唐人,邸顺族弟。著名将领。初以灭金有功,授管军总押,管理七路人马,镇徐州,屡战败入境之宋兵。后从大将察罕攻滁州,力战中中流矢逝世。
邸浃元初,(生卒年待考),邸顺之子。著名将领。袭父职,从忽必烈围宋鄂州,转战四方,历金州招讨副使、都元帅,镇龙兴、归德、吉安等地。寻改领江西各万户,戍广东。
邸泽元初,(生卒年待考),邸琮之子,著名将领。袭父职,移镇颍州,后从平塞寨及老鸦山,从拨新城、沙洋,又从攻潭州及静江,累官彬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改授庐州蒙古汉军万户,寻迁颍州翼,移镇杭州。
邸亨元初,(生卒年待考),保定行唐人,著名将领。金末河朔兵起,结豪杰保乡里。后降蒙古,从征有功,赐金符,总七路万户府事。
邸鹏明朝,(生卒年待考),保定府人(今河北唐县),著名大臣。明洪武二十一年进士,中第三甲二十九名。后擢升御史,忠耿清廉,言无不当。最后得罪了皇帝朱元璋,下令抄其家,其家中止有木匙两把、木箸五双。朱元璋感叹之下,嘉奖其清廉,恢复他的官职,再授广东按察使。
邸挺然明朝,(生卒年待考),山西岚县人。著名贤士。性孝友,乐施舍。癸巳岁饥,出金粟赈饥,颇著义声。
邸宪章明朝,(生卒年待考),山西岚县人。著名孝子。力农好施与,敦孝悌。父疾,步祷恒岳,不解衣者旬月;母疾,吁天求代。
邸存性明朝,(生卒年待考),直隶昌黎人(今河北昌黎)。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九名。
邸宅明朝,(生卒年待考),著名明代官吏。明万历年间以贡生任襄阳通判。以税监陈奉恣横,抗命不屈,二十九年被逮下狱,三十二年以星变获释。邸其昌:(生卒年待考),山西岚县人。明天启五年进士,中第三甲二百二十一名。
邸其昌明朝,山西岚县人,明天启五年三甲二百二十一名进士。
邸飞虎清朝,直隶定州人,清乾隆六十年武状元。
邸姓近代名人
邸玉森(公元1908~1935年),河北盐山邸楼村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1922年在庆云高小毕业后,考入天津市南开区光明中学就读。在校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1926年7月,经中共天津地方党组织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盐山县第一个共产党员。
邸芝科(公元1922~1943年),河北安新人。著名抗日英烈,1940年春参加八路军,被分在晋察冀军区第九军分区第二十四团。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9月21日,日寇一百多只货船满载军火,沿大清河运往保定,用以支援同八路军正规部队作战的日军。上级指示雁翎队:一定要截住敌人军火!邸芝科主动请缨,要求打第一条船。在这次战斗中,他壮烈牺牲,终年二十一岁。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日山西、陕西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河西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一、邸dǐ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景县、乐亭,山东之龙口,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邸,县名。望出中山。”此当以县名为姓氏。
2、又注:“一云当系汉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却之后。”
二、邸
邸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邸姓人口70%。
邸姓起源:
1、邸,县名,当以县名为氏。
2、汉时西域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
邸姓名人:
邸柱,汉时上郡太守。
郡望:河西、中山。
变化:亦作䣌。
一、邸dǐ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景县、乐亭,山东之龙口,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邸,县名。望出中山。”此当以县名为姓氏。
2、又注:“一云当系汉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却之后。”
二、邸
邸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邸姓人口70%。
邸姓起源:
1、邸,县名,当以县名为氏。
2、汉时西域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
邸姓名人:
邸柱,汉时上郡太守。
郡望:河西、中山。
变化:亦作䣌。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日山西、陕西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河西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一、邸dǐ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景县、乐亭,山东之龙口,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邸,县名。望出中山。”此当以县名为姓氏。
2、又注:“一云当系汉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却之后。”
二、邸
邸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邸姓人口70%。
邸姓起源:
1、邸,县名,当以县名为氏。
2、汉时西域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
邸姓名人:
邸柱,汉时上郡太守。
郡望:河西、中山。
变化:亦作䣌。
其他姓氏
[ 邸 ]字的同音字 - [ di ]
[ 邸 ]的同部首字 - [ 阝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