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网

首页 > 百家姓

[ chóu,qiú ]

读音:chóu,qiú

拼音:chou,qiu

简繁:仇

五笔:WVN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WVN

笔画:4画

吉凶:吉

仓颉:OKN

结构:左右

郑码:NQY

四角:24217

区位:1980

统一码:4EC7

异体字:㐜,讎

英汉互译:enemy,hate,hatred,enmity

笔顺:撇、竖、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662018年2014年
2013年2322007年2006年250
1995年2811987年2581982年295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42

内容来源于:www.cdwu.cn

起源

仇姓來源有三種:

九吾氏之後:中國在夏代時,有一個諸侯叫九吾氏,商代時立國,國號為“九”。後來商代的末代君主纣王殘虐無道,殺九侯。其後人避居各地,多人改九姓為仇姓。

春秋宋国大夫仇牧之后:依《左傳》1、《韓詩外傳》2記載,宋後湣公被其屬下宋萬在蒙澤(今河南省商丘东北)殺死,仇牧聽聞君主被殺,急忙趕到,在門口時遇見宋萬,二人用劍生死搏斗,仇牧不敵被殺。仇牧本姓子,其后人以仇牧的名字仇为姓氏。

侯洛齐之後:《魏書》記載,北魏有個中山人叫侯洛齐,被仇氏人家收養為養子,改侯姓為仇,魏太武帝時,因平涼州而官拜内都大官,成為當時的望族。

历史上仇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期,仇姓大约有4万1千人,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东、河南、甘肃、四川,这五省仇姓约占仇姓总人口的88%。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等地。陕西为仇姓第一大省,约占仇姓总人口的21%。

明朝时期,仇姓大约有8万8千人,约占全国人口0.0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甘肃、山东、山西、浙江,这四省仇姓约占仇姓总人口的89%。甘肃为仇姓第一大省,约占仇姓总人口的四成。

当代仇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仇姓的人口大约有29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为第二百五十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仇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仇姓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内蒙古、四川,这六省区的仇姓大约占仇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上海、甘肃、天津、贵州、山西、河北等地。江苏居住了仇姓总人口的31%,为仇姓第一大省。仇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部、湘鄂桂琼大部、贵州、云川渝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甘肃南部、宁夏、陕西西段、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黑吉辽、河北东北,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以上,最高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1%,居住了大约82%的仇姓人群。

据《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郡,战国时平阳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南阳郡

秦代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会的面貌。

平阳郡

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方正堂、德化堂

两堂号均源自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南阳堂

仇氏对联“系承仇牧;望出南阳”指代就是此堂号。

一、qiú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满、朝鲜、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春秋)宋大夫仇数之后。望出南阳。”此“以名为氏”。

2、或为侯姓所改。《姓氏考略》据《魏书》注云:“后魏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

3、《姓氏词典》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qiú)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王莽时有仇延;唐代有仇士良,宦者;宋代有仇霭,登进士第;又有仇著、仇伯玉,并开封人;元代有仇远,钱塘诗人;清代有仇兆鳌,著作家。一音chóu,亦现行姓氏。

二、chó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河南之卢氏,山东之平度,甘肃之酒泉,湖北之洪湖,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普安,云南之邱北、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仇,音qiú;又为“雠”之异体字而音chóu,一字二音且为二姓。“仇”之chóu姓,当是由“雠”姓变化而来。与“仇”之qiú姓不同源。参见“仇”(qiú)条。

三、

仇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仇姓约占全国汉族仇姓人口63%。

仇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仇牧之后。

2、北魏时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见《魏书》。

3、后秦时��川氐族有仇氏。

4、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

仇姓名人:

仇液,战国时赵武灵王之臣,使韩。

郡望:南阳,陈留、辽西。

变化:春秋时宋人仇牧之后避难,改仇为裘氏、求氏等。

历史名人

仇姓古代名人

仇览东汉,東漢人,河南考城人。東漢桓帝延熹年间,當蒲亭長之職。

仇台东汉,東漢人,居于东海之滨。笃于仁信,人多归附,以“百家济海”之故,建国号百济,遂为百济国王。

仇景汉朝,汉朝游侠。

仇士良唐朝,唐朝宦官。

仇博宋朝,宋朝人,新安人。13岁时作的《至乐堂记》,受到蘇東坡的稱讚。

仇远元朝,元朝人,钱塘人。元代儒学教授、诗人、词人。著有诗集《金渊集》、诗文集《山村遗集》等。

仇英明朝,明朝人,太仓人。明朝著名畫家,別號“仇十洲”,善於临摹宋、元名筆。為“明代四大家”之一。

仇养蒙明朝,明朝人,富平人。明神宗萬曆年間的孝子。

仇时济明朝,明朝人,长治人。明代宿州吏目,五世同居,欢染无间。尝与弟时茂作《仇家范》,以为世守。

仇兆鳌清朝,清朝人,作家。著有《杜诗详注》,是一部具有集注集评性质的鸿篇巨制。

仇鳌清末民初,清末民初人,湖南省湘阴县人,同盟会员,曾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1949年,与程潜、陈明仁、唐生智一起领导湖南和平起义,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及民革中央委员。有著作《半肺老人吟草》。

仇亮清末民初,清末民初人,湖南省湘阴县人。同盟会员,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烈士,辛亥革命时,领导山西新军起义,亲率革命军围攻巡抚衙门,击毙山西巡抚陆钟琦,众人推仇亮为山西都督,执意不就,让与阎锡山。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衔,民国时任陆军部军衔司长,国民党本部会计部长,二次革命时英勇牺牲。

仇成元末明初(1324年-1388年),含山县铜闸镇人,1355年投奔驻军和州的朱元璋,曾参与攻克采石、太平,又随大将徐达攻克江苏的溧水、溧阳,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随后多年参战,屡次升官,功劳显著,禄五百石。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谥“庄襄”,赐葬钟山。

仇维祯(1577—1652年),字庸足,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先后任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四部尚书,为官二十余载,因不屈服于权奸魏忠贤一党,被派往蓟北驻守边疆,领北京兵部大司马衔。在带兵期间,天灾无收,民不聊生,军不足饷,仇尚书散尽财资施舍粮米。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仇维贞闻讯后,弃官携印回乡务农。顺治九年十二月,仇尚书年老病危,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召集子孙立下遗嘱:“吾为官二十余年,资财散尽,囊空如洗,唯存圣书满箱。望尔等熟读圣书,忠义莫忘,此乃维祯一生之念。”他随即喘息片刻后又曰:“一生愚忠,不事二朝。清人入关,我朝亡故,我仇氏子孙,忠义为先,打马回头,定不做满官。为告子孙后代,石马回头为鉴。”是年十二月十二日,仇尚书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六岁。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郡,战国时平阳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南阳郡

秦代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会的面貌。

平阳郡

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方正堂、德化堂

两堂号均源自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南阳堂

仇氏对联“系承仇牧;望出南阳”指代就是此堂号。

一、qiú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满、朝鲜、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春秋)宋大夫仇数之后。望出南阳。”此“以名为氏”。

2、或为侯姓所改。《姓氏考略》据《魏书》注云:“后魏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

3、《姓氏词典》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qiú)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王莽时有仇延;唐代有仇士良,宦者;宋代有仇霭,登进士第;又有仇著、仇伯玉,并开封人;元代有仇远,钱塘诗人;清代有仇兆鳌,著作家。一音chóu,亦现行姓氏。

二、chó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河南之卢氏,山东之平度,甘肃之酒泉,湖北之洪湖,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普安,云南之邱北、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仇,音qiú;又为“雠”之异体字而音chóu,一字二音且为二姓。“仇”之chóu姓,当是由“雠”姓变化而来。与“仇”之qiú姓不同源。参见“仇”(qiú)条。

三、

仇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仇姓约占全国汉族仇姓人口63%。

仇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仇牧之后。

2、北魏时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见《魏书》。

3、后秦时��川氐族有仇氏。

4、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

仇姓名人:

仇液,战国时赵武灵王之臣,使韩。

郡望:南阳,陈留、辽西。

变化:春秋时宋人仇牧之后避难,改仇为裘氏、求氏等。

姓氏源流

一、qiú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满、朝鲜、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春秋)宋大夫仇数之后。望出南阳。”此“以名为氏”。

2、或为侯姓所改。《姓氏考略》据《魏书》注云:“后魏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

3、《姓氏词典》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qiú)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王莽时有仇延;唐代有仇士良,宦者;宋代有仇霭,登进士第;又有仇著、仇伯玉,并开封人;元代有仇远,钱塘诗人;清代有仇兆鳌,著作家。一音chóu,亦现行姓氏。

二、chó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河南之卢氏,山东之平度,甘肃之酒泉,湖北之洪湖,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普安,云南之邱北、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仇,音qiú;又为“雠”之异体字而音chóu,一字二音且为二姓。“仇”之chóu姓,当是由“雠”姓变化而来。与“仇”之qiú姓不同源。参见“仇”(qiú)条。

三、

仇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仇姓约占全国汉族仇姓人口63%。

仇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仇牧之后。

2、北魏时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见《魏书》。

3、后秦时��川氐族有仇氏。

4、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

仇姓名人:

仇液,战国时赵武灵王之臣,使韩。

郡望:南阳,陈留、辽西。

变化:春秋时宋人仇牧之后避难,改仇为裘氏、求氏等。

堂号

据《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郡,战国时平阳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南阳郡

秦代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会的面貌。

平阳郡

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方正堂、德化堂

两堂号均源自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南阳堂

仇氏对联“系承仇牧;望出南阳”指代就是此堂号。

一、qiú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满、朝鲜、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春秋)宋大夫仇数之后。望出南阳。”此“以名为氏”。

2、或为侯姓所改。《姓氏考略》据《魏书》注云:“后魏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

3、《姓氏词典》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qiú)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王莽时有仇延;唐代有仇士良,宦者;宋代有仇霭,登进士第;又有仇著、仇伯玉,并开封人;元代有仇远,钱塘诗人;清代有仇兆鳌,著作家。一音chóu,亦现行姓氏。

二、chó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河南之卢氏,山东之平度,甘肃之酒泉,湖北之洪湖,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普安,云南之邱北、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仇,音qiú;又为“雠”之异体字而音chóu,一字二音且为二姓。“仇”之chóu姓,当是由“雠”姓变化而来。与“仇”之qiú姓不同源。参见“仇”(qiú)条。

三、

仇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仇姓约占全国汉族仇姓人口63%。

仇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仇牧之后。

2、北魏时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见《魏书》。

3、后秦时��川氐族有仇氏。

4、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

仇姓名人:

仇液,战国时赵武灵王之臣,使韩。

郡望:南阳,陈留、辽西。

变化:春秋时宋人仇牧之后避难,改仇为裘氏、求氏等。

[ 仇 ]字的同音字 - [ chou,q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