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ě,jiè,xiè ]
读音:jiě,jiè,xiè
拼音:jie,xie
简繁:解
五笔:QEVH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QEVH
笔画:13画
吉凶:吉
仓颉:NBSHQ
结构:左右
郑码:RLYM
四角:27252
区位:2966
统一码:89E3
异体字:觧,?,懈
英汉互译:loosen,unfasten,untie,explain
笔顺:撇、横撇/横钩、撇、横折钩、横、横、竖、横折钩、撇、撇、横、横、竖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90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182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185 |
1995年 | 193 | 1987年 | 193 | 1982年 | 172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174 |
内容来源于:www.cdwu.cn
解姓主要源自:姬姓、赢姓。
解姓位于百家姓之一,最早源出于姬姓。解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174位。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有个儿子叫作唐叔虞的,是周成王的弟弟,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叫良的受封于解地(今山西解县),称为解良。解良的后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地名解为氏。
解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孙解良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之子姬良受封于解邑,姬良此后生活采食于解邑(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hài州镇),古称“河东解邑”。据史籍《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记载,解氏出于姬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
在解良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解氏,史称山西宗解,为解氏正宗。
解姓起源二
⑴第二支源出赢姓。颛顼之后,伯益之裔,春秋时,秦非子之裔自裴迁解,故地在今山西解州,或在河南洛阳南(大解)和洛阳西(小解),后人以邑为氏。
⑵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解毗氏(解枇氏)部落。
⑶源于军队名字,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解”字。
解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乌拉氏,亦称吴拉氏、乌喇氏,满语为Ula Hala,汉义“江”,世居郑家堡(今吉林双辽郑家屯)、乌拉街(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黑龙江两岸等地,多致称为汉姓解氏、吴氏等。
解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约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2%左右。
解氏最早源出于姬姓。上古周朝时周武王有个儿子叫作唐叔虞的,是周成王的弟弟,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叫良的受封于解地(今山西解县),称为解良。解良的后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地名解为氏。
解氏的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和雁门(今山西代县),解氏在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居全省第九十二位。
今山西省的运城市解州镇自治区(旧称解县自治区)、太谷县|,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扬州市、淮安市、镇江市丹徒县|,浙江省,河南省的濮阳市清丰县、郑州市、汝阳市、商丘市宁陵县,驻马店市遂平县、上蔡县、正阳县、汝南县、确山县、新蔡县,开封市,周口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焦作市,新郑市,新乡市,安阳市,洛阳市,南阳市,信阳市,鹤壁市,三门峡市|,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吉林市、辽源市,辽宁省的本溪市、大连市、锦州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青海省|,山东省的菏泽市巨野县、诸城市、莒县、沭阳县、东营市东营区、泰安市、济宁市任城区洸河街道办黄庄村、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解家村|,安徽省的肥西县、定远县、灵璧县尹集镇、阜阳市太和县|,湖北省的荆州市监利县,湖南省|。河北省的平山县、故城县、景县、徐水县,廊坊市|,四川省,西藏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江西省|。云南省的宣威市,贵州省黔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省,陕西省的西安市长安区、户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等地区,均有解氏族人分布。
另据《姓氏急就篇》记载,解地位居河东,即山西西南部,为古晋国辖地,因此,春秋时有很多解姓人氏如解扬、解猎等,均在晋国担任大夫之职。晋悼公时,有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贤士祁奚,所“外举”的对象是解狐,这表明解姓在晋国的显达。两汉以前,解姓有迁居距解地不远的平阳郡者,亦有越过太原北徙于雁门郡落籍者。两汉之际,解姓由于种种原因在今地处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散居开来。此际解姓见于史册者甚多,其中就有雁门解胜,表明至少在东汉时解姓雁门郡望已经形成。三国两晋时期,繁衍于济南郡的解姓竞现于史,尤以梁邹侯解修家族为杰出代表。晋永嘉之乱后,灾难迭起,北方解姓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南迁,今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解姓人入迁,其中雁门人解叔谦迁居今湖北江陵。北魏汉化改革时解批氏改为汉姓解,定居河南洛阳,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解姓家族。隋唐之际,解姓主流仍在北方各省繁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北宋末期钦宗靖康间,金兵攻取汴梁(今河南开封),赵构南避杭州建都,此后北方解姓因仕宦、避难、谋生等原因,渐播迁于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南方省份。宋末元初,解姓开始在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落籍。明初,山西解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解姓有播迁台岛者。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北、山东之解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平阳郡:西汉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八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地区,即今山西省临汾市。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河南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梁都堂:晋朝人魏时担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绩的时候为天下第一,后被封为梁都侯。
解姓的其它堂号:恩荣堂,文渊堂、世善堂、志忠堂、立鹤堂、济美堂等。
一、解xiè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湖 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 等地均有分布。汉、苗、水、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 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 考略》注引《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 东,因地为氏。故晋国多解氏。”解,即今山西解县。
2、《广韵》注云:“姓。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后因 氏。”《姓氏考略》亦注:“唐叔虞子良食采於解,因 以为氏。望出雁门。”唐叔虞。周武王弟,初封于唐,晋之始祖。故,此“解”当系出姬姓;
3、又,郑樵注 云:“晋大夫解扬、解狐之后(按:解狐,《中国古今 姓氏辞典》引作‘解猎’),其先食采于解。今解州即 其地。”亦“以邑为氏”。(按:此说颇令人疑惑:解 扬,晋景公时人,后为上卿;解狐,晋悼公时人,祁 奚荐之。二人前后历三君相隔40年,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先”非叔虞而谁?)(4)或为解毗氏所改。《姓氏 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解毗氏后改为解 氏。”
二、解hǎi
现行较罕见姓,今甘肃之舟曲、云南之马关有分布。《姓氏词典》引王述及《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
三、解jiě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武宣、云南之泸水、湖北之老河口、河南之义马、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徽县、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并注此音。或音xiè、hài、sài,皆为姓,疑其本为一姓,因方音异读而分氏。详见“解”(xiè)条。
四、解sài
《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其注云:“今宁夏有此姓。”。或音hài;又音xiè、jiě,皆为姓。
解姓古代名人
解扬春秋,或作解阳,解氏始祖解良之子,与弟解猎两人都在晋国做官,是当时很有名望的贵族,食邑于解(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因以为氏晋国大夫。本书《郑世家》谓其字子虎,霍人,盖司马迁别有所本。“执解扬”,解扬奉命出使宋国,被郑人拘执而献给楚国。后归国,官至上卿(同于宰相)
解猎春秋,解氏始祖解良之子,与兄解杨两人都在晋国做官,是当时很有名望的贵族。
解琬唐朝,元城人。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官御史大夫,兼辣朔方行军大总管,守边二十余年,务农习战,为长治久安之计。
解修晋朝,着地人.仕魏历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封梁邹侯.
解慕漱北扶余国,北扶余国(今吉林)的建立者,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北夫余国的第一代国王。
解潜宋朝,绍兴(公元1131-1162年)宋代镇抚使,在绍兴作官时大力发展农业,招募人来耕种荒田,收成很好,绍兴的屯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来因为疾病而死。
解缙明朝(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翰林学士。洪武进士,担任中书庶吉士,曾经上书万言,针砭时政,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升迁为御史。永乐初年任翰林学士,主编《永乐大典》,这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一部百科全书,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启伦明朝,明威将军,明洪武二年已酉岁,带士卒由南京桑梓而离,镇服施洲,驻防十余年,逝世后葬于恩施县城北奇峰坝,地名解家坟。
解开明朝,学者,字开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阖一起隐居在山中,他们的文章都写得很好,被称做二解。
解处中五代,南唐画家,江南人。擅长于画竹,尤其喜欢画雪中的竹子,经常冒着风雪到野外写生。人们对他所画的竹子评价甚高。
解桢期明朝,书法家,书法好,被认为天下第一。后来在朝廷做官,职务为中书舍人。
解仕衢明朝(1580—1653),生于明万历8年,卒于顺治10年寿73岁.娶锦衣卫指挥王桐溪之女.明崇祯光禄寺署承.是天津解氏第一人.
解联甲明朝(1621-1681),生于明天启元年九月初一日,午时,卒于清康熙20年三月初三日申时,寿61岁.兵马司正指挥加三级,诰封承德郎.
解鼎甲明朝,字首宾.解仕衢长子.天津人.聚顺堂第九世孙.锦衣卫百户(六品),诰授武德将军.
解秉智清朝,先祖自山西永济到天津第六世.乾隆丁卯科举人,丁丑科进士,初仕直隶涞水县教谕,后历任甘肃凉州府永昌县知县.庆阳府安化县知县署理宁州知州兰州分府.于乙丑年移疾径归,绘有文士多有题咏.嘉庆三年八月卒,时年七十有九.遗命速葬.故碑志未作,由纪晓岚位其小传.
解道倬清朝,字有堂;号竹严.天津人,解秉智之三子.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六日未时.卒不详.
解道亨清朝,字,通野;,号从庵.天津人.解秉仁长子.生于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二十三日,卒不详.
解学龙明朝(1582-1645),字言卿,号石帆。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历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抚,反对阉党魏忠贤专政,支持东林党的主张。南明时,官刑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国。著有《五垣谏草》、《抚江奏牍》、《用兵纪》等。
解微清朝,解微 僧。吴(今江苏苏州)人。善画,有邓尉观梅图。《彭氏家珍录》
解学曾明朝(1588-1645),字省斋,解学龙胞弟。在南明弘光时授行营部司,随同民族英雄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后与清兵进行激烈巷战,不幸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66年),乾隆皇帝为缓和民族矛盾,安抚扬州百姓,在为史可法修建史公祠的同时,追赠解学曾谥号“烈愍公”配祭于史公祠中。
解帖哥元朝,广东宣尉史,定兴人,跟随父亲征战有功,被任命为广东宣尉史。
解珍《水滸传》人物。
解宝《水滸传》人物。
解姓近代名人
解湘麓(1859-1933),名佚,字湘麓,以字行,解学龙后裔。早年在兴化竹泓一家布店学生意,被升为管事。约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兴化北城外北大街王府巷东首创立“裕泰”号布庄,由经营小百货开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平阳郡:西汉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八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地区,即今山西省临汾市。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河南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梁都堂:晋朝人魏时担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绩的时候为天下第一,后被封为梁都侯。
解姓的其它堂号:恩荣堂,文渊堂、世善堂、志忠堂、立鹤堂、济美堂等。
一、解xiè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湖 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 等地均有分布。汉、苗、水、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 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 考略》注引《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 东,因地为氏。故晋国多解氏。”解,即今山西解县。
2、《广韵》注云:“姓。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后因 氏。”《姓氏考略》亦注:“唐叔虞子良食采於解,因 以为氏。望出雁门。”唐叔虞。周武王弟,初封于唐,晋之始祖。故,此“解”当系出姬姓;
3、又,郑樵注 云:“晋大夫解扬、解狐之后(按:解狐,《中国古今 姓氏辞典》引作‘解猎’),其先食采于解。今解州即 其地。”亦“以邑为氏”。(按:此说颇令人疑惑:解 扬,晋景公时人,后为上卿;解狐,晋悼公时人,祁 奚荐之。二人前后历三君相隔40年,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先”非叔虞而谁?)(4)或为解毗氏所改。《姓氏 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解毗氏后改为解 氏。”
二、解hǎi
现行较罕见姓,今甘肃之舟曲、云南之马关有分布。《姓氏词典》引王述及《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
三、解jiě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武宣、云南之泸水、湖北之老河口、河南之义马、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徽县、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并注此音。或音xiè、hài、sài,皆为姓,疑其本为一姓,因方音异读而分氏。详见“解”(xiè)条。
四、解sài
《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其注云:“今宁夏有此姓。”。或音hài;又音xiè、jiě,皆为姓。
一、解xiè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湖 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 等地均有分布。汉、苗、水、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 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 考略》注引《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 东,因地为氏。故晋国多解氏。”解,即今山西解县。
2、《广韵》注云:“姓。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后因 氏。”《姓氏考略》亦注:“唐叔虞子良食采於解,因 以为氏。望出雁门。”唐叔虞。周武王弟,初封于唐,晋之始祖。故,此“解”当系出姬姓;
3、又,郑樵注 云:“晋大夫解扬、解狐之后(按:解狐,《中国古今 姓氏辞典》引作‘解猎’),其先食采于解。今解州即 其地。”亦“以邑为氏”。(按:此说颇令人疑惑:解 扬,晋景公时人,后为上卿;解狐,晋悼公时人,祁 奚荐之。二人前后历三君相隔40年,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先”非叔虞而谁?)(4)或为解毗氏所改。《姓氏 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解毗氏后改为解 氏。”
二、解hǎi
现行较罕见姓,今甘肃之舟曲、云南之马关有分布。《姓氏词典》引王述及《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
三、解jiě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武宣、云南之泸水、湖北之老河口、河南之义马、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徽县、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并注此音。或音xiè、hài、sài,皆为姓,疑其本为一姓,因方音异读而分氏。详见“解”(xiè)条。
四、解sài
《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其注云:“今宁夏有此姓。”。或音hài;又音xiè、jiě,皆为姓。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平阳郡:西汉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八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地区,即今山西省临汾市。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河南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梁都堂:晋朝人魏时担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绩的时候为天下第一,后被封为梁都侯。
解姓的其它堂号:恩荣堂,文渊堂、世善堂、志忠堂、立鹤堂、济美堂等。
一、解xiè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湖 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 等地均有分布。汉、苗、水、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 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 考略》注引《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 东,因地为氏。故晋国多解氏。”解,即今山西解县。
2、《广韵》注云:“姓。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后因 氏。”《姓氏考略》亦注:“唐叔虞子良食采於解,因 以为氏。望出雁门。”唐叔虞。周武王弟,初封于唐,晋之始祖。故,此“解”当系出姬姓;
3、又,郑樵注 云:“晋大夫解扬、解狐之后(按:解狐,《中国古今 姓氏辞典》引作‘解猎’),其先食采于解。今解州即 其地。”亦“以邑为氏”。(按:此说颇令人疑惑:解 扬,晋景公时人,后为上卿;解狐,晋悼公时人,祁 奚荐之。二人前后历三君相隔40年,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先”非叔虞而谁?)(4)或为解毗氏所改。《姓氏 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解毗氏后改为解 氏。”
二、解hǎi
现行较罕见姓,今甘肃之舟曲、云南之马关有分布。《姓氏词典》引王述及《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
三、解jiě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武宣、云南之泸水、湖北之老河口、河南之义马、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徽县、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并注此音。或音xiè、hài、sài,皆为姓,疑其本为一姓,因方音异读而分氏。详见“解”(xiè)条。
四、解sài
《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其注云:“今宁夏有此姓。”。或音hài;又音xiè、jiě,皆为姓。
其他姓氏
[ 解 ]的同部首字 - [ 角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