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áng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85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178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183 |
1995年 | 199 | 1987年 | 199 | 1982年 | 137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170 |
内容来源于:www.cdwu.cn
房姓主要源自:祁姓。
房[房,读作fang
姓氏源流
房(fáng)源出有二:
1、“房”姓诞生于距今约4300-4700年前,起源于祁姓,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尧的儿子开始被封于丹水,尧没有把帝位交给丹朱继承,而是禅让给了立有大功的舜。这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开始。舜继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省遂平县),为房邑侯。其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姓。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河北省清河县东),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成为一个望族,后又因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屋引氏,入中原后改为房氏。
舜继位以后,房渚及丹朱所受封地点。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邢台市清河县东),清河房氏为邢台市古代十大名门望族之一。
广东分布
①潮汕,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潮阳棉城、海门;澄海东里、澄城;潮州湘桥区;潮安庵埠;饶平黄冈;普宁,聚居大坪流沙等镇;惠来,聚居东陇、神泉、隆江等镇。此外,原系潮汕地区的陆丰甲子等镇。
②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汾水村;
③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房氏家庙”国器堂 ;
④深圳市观澜街道办事处樟坑径村;
⑤东莞市篁村区胜和联益村(旧称房屋村)。其先代世居山东定陶,唐房玄龄之后,宋代中叶,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东莞,家于篁村(今东莞篁村) (明陈琏《琴轩集·房氏族谱序》,明吾庆善《房氏族谱序》)。一说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从山东济南迁入,曾建有房氏宗祠。
东莞凤岗镇三联乡排沙围村,迁入于明代;深圳市观澜街道办事处樟坑径村由此传入。
⑥连南火烧坪八排瑶;
⑦茂名化州笪桥朱砂大汉村,桃胡村,黄林村;
8.廉江良垌镇香木径村,石城镇姓房村(原名火烧山村)。
安徽分布
①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房村,小房村,山后房村
②合肥市
③芜湖市泾县、枞阳县等
④巢湖市和县沈家镇房侨村
⑤阜阳市临泉县(古称沈邱),四个房庄,另有房数、水房庄等,为清初李自成兵败后由房姓两兄弟从山东移民而来。传说距县城七里处的“房楼”,以前曾供过房玄龄的金盔。
⑥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枣林村、北湖村、房楼村;
⑦界首市大黄镇房庄村;
⑧定远县炉桥镇路北村陈庄和房家岗,传说元末明初,元皇帝预测真龙天子降生在风雨府,就开始屠杀凤阳付境内儿童,一直随时间的尊长尔屠杀儿童,造成炉桥附近人口匮乏,有房氏三兄弟从山东移民到炉桥陈庄,后老二和老三不远留在此处,继续南下,后失去联系!炉桥附近的房氏为老大长房后人,约800人!
-安徽天长,从扬州庙头迁至此地。聚贤堂 从苏州阊门迁入扬州,年代不详。
河南分布
①平顶山市叶县辛店乡南房庄村、东房庄村;
②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房庄;
③邓州市明之前从北京或山东迁至濮阳再到当地
④内乡县赵店乡花洼村房寨,明末从邓州迁至
内乡县湍东镇,赤眉乡杨营村东房寨小组,
⑤信阳县
⑥兰考县,分布于黄河南北
⑦河南南阳方城县博望东房庄 博望西房庄
⑧驻马店市/遂平县等
⑨周口市淮阳县 明末从山东枣南庄迁来。
⑩商丘市 主要集中睢阳区古宋乡五营村,该村房氏愈半,宗亲关系明晰。
山东分布
①聊城市茌平县朱官屯村;全村大约1000多人房氏姓名,辈分为:天,道,本,公,平,修,德,福,子,鸿等……村中还建有房氏祠堂!
聊城市莘县妹仲镇康园村;
② 青岛莱西市南墅镇下堡村;
③山东济宁市邹城市房桃村;
④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乡,房家村;
⑤淄博市博山区山头窑广村,两平村,八陡镇,茂岭村,源泉镇,麻庄村;淄川区昆仑镇宋家坊村
⑥威海乳山市五(午)极镇房家村,公元1400(永乐年间)由青岛即墨北阡村迁出;
⑦济宁市梁山县韩垓镇
⑧菏泽市郓城县双桥乡房集村;
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乡李公庄村,明末清初从山西迁来。
⑩长清区大房庄(济南市文昌区大房庄);
⑾长清区五峰街道办事处北宋庄;
⑿济南市商河县孙集镇 房家屯村全村1000余人房姓500余人,始祖明朝自河北枣强迁居于商至今已有500余年,年湮世远 自迁始祖至六世祖之讳字称谓无以考据 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创谱立牒 自十七世起辈次排序 毓 维 家 延 乐 心 怀 宝 有 常 自二十七世起辈次排序 诗 书 执 礼 泽 立 伟 茂 庆 祥,二十世孙 房延斌 提供 ;商河县龙桑寺镇 房家村(均由河北枣强迁至于此);
⒀潍坊坊子区九龙街道下房村,上房村。
潍坊市安丘市大盛镇娄家庄村、房家官庄村。
潍坊市青州市孟古村、房古村。
⒁章丘市黄河乡的 南房村 和 北房村。南房村已经有21代。清时期河北枣强迁入。两村的房姓人口大约800多人;辈份:培、佃、庆、英、俊、爱、孝、子。
临沂市苍山县房氏乐善堂分布: 临沂市:苍山县 房家村 宝山前 铁山 城子 东新 兴 伏山口 大官庄 陈桥 仲村 仲村河西 魏村 大坊村 南新村 大吴宅 兴明 郎庄 胡官庄 黄路 郯城县: 费县 新庄 罗庄区 房庄 枣庄市:驿城区 太平庄山亭区 王湾村市中区 齐村后川江苏省:东海县新沂市 棋盘镇管沈村
人口:各地区共计人口5000人左右辈份: 庭 超 敬 铸 宏 毓 振 殿 永 学 保 家 肇 昌 泰 继 世 延 文 英华 章 传 广 远 厚 德 忠 良 长 先 贤 为 道 义 兴 绍 子 荣 尚
莱芜市佛羊寸
泰安肥城市安驾庄;
郯城县 小房庄 房氏宗谱载:“房氏先祖清光绪间,由江苏省瓦窑小街子迁此”建村。以姓氏得名小房庄。
房溜 追记房氏墓碑载,房氏始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江苏邳州小街子迁居于此建村。因村靠沭河拐湾处,水流湍急,故取名房溜。
房圩子 清初建村,原名房家岗。后为安全,村周筑圩,改名房圩子。
西房庄 回忆房氏宗祠碑载,房姓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得名房家庄,习称房庄。1958年以村中新筑南北大路为界,分为东、西房庄,此村居西,故名西房庄、东房庄。
-新泰市养流镇上刘村,汶南镇南辰、重兴庒村
-德州市齐河县大夫营前甄 乐陵市{县}花园镇房家村、临邑县德平镇房集村
-平度市吕家集
-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有族谱,昔年,在界牌口建有宗祠;
-东阿县鱼山村;
-夏津县东李官屯房庄;
-汶上县,分布于义桥乡、南站镇、白石乡、郭仓乡、苑庄镇、郭楼镇、南旺镇等地,从临淄迁入,迁入后已传二十代。
-莱阳市柏林庄镇白石埠村,龙旺镇纪格庄;
-临沭县石门镇房巡会村。
-滨州市沾化县,主要分布在富国镇的房一、房二、大房家和小房家村,刘彦虎,吴家庄子、东杜、滨海乡的河溃村、下河乡的房岭村等。邹平县临池镇大房村、小房村。
-日照市分部在日照市区、陈疃镇石旺沟村、三庄镇、西湖镇、龙山镇、五莲房家沟、莒县等地。
-即墨县 200-300年前从云南迁到山东。辈份:廷,正,大,太,世,安,克,文等,主要分布:金口镇,田横镇等。
-诸城县/沂水县/坦城县/莱芜县/新泰市/烟台市/郓城/鄄城县/蒙阴县/临朐县等
山东淄博沂源 ;
山东省文登市宋村乡山东村。
菏泽市单县莱河镇有西房六和东房六。
江苏分布
①泰州兴化市,明初由苏州迁至,其中:
茅山镇北陈村;
缸顾乡房家舍;中堡镇东、中堡镇西二村,始祖房公正武,来自山东省济南府余化县,后迁往苏州菖门三堂街,明洪武年移居到此;
大邹镇等
②扬州高邮临泽镇;
③镇江句容县陈武镇房家边村;
句容县移风乡/孝义乡;
④盐城东台市;
盐城射阳县特庸乡串河村一支,与江苏兴化中堡房姓一系为近支。
⑤江苏泗阳,主要居住在该县临河镇王三庄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同时洋河镇、屠园镇等地也有散居,历史名人有房震亨等(载入清<>;)。
⑥徐州沛县、新沂、铜山县郑集
⑦徐州黄河南雎宁县房台子/张圩/姚集/庆安/王集/双沟等地;
⑧常州溧阳
⑨连云港云台区花果山乡小村;
河北分布
河北石家庄栾城,北十里铺村。
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九卷,首二卷,(清)房芳梅等始修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亲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浏东房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房青云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清河堂、泉源堂梓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九卷,首二卷,(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亲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浏东房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衡阳房氏续修族谱,(民国)房开甫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浏东房氏族谱,(民国)房维日等修编,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浏阳清河堂湘鄂赣白茅冲支派房氏族谱,(现代)房兰清等编修,1995年线装竖排本。
广东东莞篁村房氏族谱,(明)陈琏序,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谱,(现代)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1994年国器堂铅印竖排红塑面本。
广东连南房氏年命书,房先清收于《八排瑶古籍汇编 》,内容类似族谱,但体例和意义与士大夫模式的族谱完全不同。它们虽然也是文字的记录,但一般是在祭祀时由主祭人念诵,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口述的传统。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梅州房氏族谱,(现代)房玉宽编印,1995年国器堂纸版横排铅印本。
广东化州房氏族谱,2006年电子版。
浙江房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房东余等纂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三卷,(清)房秋伊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继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四卷,(清)房圣务、房万珊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四川中江雷神庙房氏族谱,(清)房映煃编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民国时期房念宗、房固宗、房建修等续编,手抄线装本六册,1984年房昭文修补。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四川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四川中江雷神庙支派房氏家谱,(现代)房明毓编,2004年简体横排电子版。
福建闽浦水南房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
福建闽北浦城房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福建泉州房氏族谱,(现代)房世明编,2004年中书堂纸版横排胶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前亭村。
江苏溧阳新仓(昌)房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雎宁房氏族谱,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铅印竖排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雎宁市黄河南雎宁村。
山东微山世善堂房氏族谱八卷,著者待考,成谱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续修,房台等人于1988年重修。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山东沾化房氏族谱,著者待考,2006年电子版。
山东菏泽郓城房氏族谱、巨野房氏族谱,著者待考。现存于当地房氏宗族。
安徽和县明礼堂房氏宗谱,(现代)房仕九、房淑焕等编,1993年宣纸线装竖排八卷本。
河南内乡房氏族谱,(现代)房立定等编,2004年简体横排复制本。
山西大宁房氏族谱,迁(支)祖:房锦芝 主编:房喜生,2005年简装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大宁市道教村。
吉林长春房氏族谱,著者待考,2006年电子版。现被收藏在吉林省长春市李家屯。
房氏宗谱四卷,(清)房宝大主修,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房氏家谱,(清)房浩修,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手写本一卷。现被收藏在山西省交城县觅渊斋。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宋朝政和中期升为济南府。元朝时期则为路。明、清两朝均为府。民国时期废府改为山东省省会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房州: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房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时期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时期为房陵,归属于属楚国。秦朝时期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年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期迭有变更。北周时期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房陵郡。唐朝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朝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朝时期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夏季,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房县是革命老苏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第四纵队第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了房竹战役,一举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清河堂:以望立堂,为房氏家族的总堂号。传江苏苏州、扬州、湖南浏阳浏东……等等房氏分支。
济南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乐善堂:山东临沂苍山传此一支。全县20多个村以及枣庄江苏苏北地区罗庄等地近5000余人。
房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十堰堂。
中书堂:唐朝房玄龄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李世民举兵,房玄龄跟随他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十余年。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封他为中书令,任宰相十五年,因而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衔“中书令”为堂号。
国器堂:明思恩侯房宽之子房万宝公,赴广东梅州银江镇开派.其裔孙晚清光绪帝殿前侍卫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庙”,并将堂号定为“国器堂”,取房玄龄公年青时被喻为“国器”典故,现内供唐朝名贤相房玄龄金像。传广东省梅州、普宁、东莞、四川中江、江西萍乡、湖南岳阳等房氏分支。
继锦堂: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分支。
敦伦堂:湖南衡阳房氏分支。
亲睦堂: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分支。
孝友堂:浙江余姚房氏分支。
一、房f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朝鲜族、蒙古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舜封尧子丹朱於房,今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是也。以楚后封吴王夫㮣於此,故谓之‘吴房’。丹朱生陵,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
2、又注:“屋引氏改为房,虏姓也。”“屋引”,北魏姓。或作“房引”,孝文帝时改为房氏。
二、房
房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四省房姓约占全国汉族房姓人口63%。
房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之子丹朱,帝舜封为房邑(故城在今河南遂平)侯,子陵以父封邑为氏。
2、北魏孝文帝时改高车贵族之姓屋引氏为房氏。
3、满、蒙古、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房姓名人:
房钟,丹泉之裔,周昭王时食采灵寿。
郡望:清河、济南、河南。
房姓古代名人
房坚南北朝,后魏司空参议,字千秋,少有才名,太和中累迁齐州大中正。官终司空参议。
房琯唐朝,字次律,父融,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缑氏镇)人。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官至正议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与诗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李颀、綦毋潜、高适、陶翰、贾至等相善;与杜甫为“布衣”之交,清熊宝泰《杜甫》诗云:“千秋诗史有谁知?房杜交深患难余。”房琯仕途升沉,关系到杜甫命运,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此可见房琯之于杜甫至关重要。
房融唐朝,大臣、翻译家,洛阳人。尝与天竺沙门般刺、密谛等人共译《首楞严经》,此经始流传东土。
房宽明朝,陈州人。洪武中,以济宁左卫指挥从徐达练兵北平,遂为北平都指挥同知,移守大宁。宽在边久,凡山川夋塞,殊域情伪,莫不毕知,然不能抚士卒。燕兵奄至,城中缚宽以降。成祖释之,俾领其众。战白沟河,将右军,失利。从克广昌、彰德,进都督佥事。以旧臣,略其过。封思恩侯,禄八百石,世指挥使。永乐七年卒。
房胜明朝,景陵人。初从陈友谅。来归,累功至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起北平,胜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禄千石,世指挥使。永乐四年卒。
房彦谦隋朝,名官,字孝冲,清河人。通涉五经,工草隶,累迁长葛令,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司马,卒追赠徐州都督。
房从真五代,前蜀画家,成都人。为翰林待诏,画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
房元庆南朝,宋建微府司马,清河人。武帝时,历七郡太守,后为青州建微府司马。
房茂长唐朝,画家,清河人。善画人物,有《商山四皓图》。
房玄龄唐朝,名乔,字玄龄。河南道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唐代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房玄龄蓍有《晋书》。
房仁裕唐朝,中国官员,河南道齐州临淄人,房玄龄的远房族兄。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宋朝政和中期升为济南府。元朝时期则为路。明、清两朝均为府。民国时期废府改为山东省省会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房州: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房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时期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时期为房陵,归属于属楚国。秦朝时期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年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期迭有变更。北周时期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房陵郡。唐朝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朝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朝时期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夏季,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房县是革命老苏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第四纵队第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了房竹战役,一举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清河堂:以望立堂,为房氏家族的总堂号。传江苏苏州、扬州、湖南浏阳浏东……等等房氏分支。
济南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乐善堂:山东临沂苍山传此一支。全县20多个村以及枣庄江苏苏北地区罗庄等地近5000余人。
房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十堰堂。
中书堂:唐朝房玄龄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李世民举兵,房玄龄跟随他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十余年。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封他为中书令,任宰相十五年,因而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衔“中书令”为堂号。
国器堂:明思恩侯房宽之子房万宝公,赴广东梅州银江镇开派.其裔孙晚清光绪帝殿前侍卫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庙”,并将堂号定为“国器堂”,取房玄龄公年青时被喻为“国器”典故,现内供唐朝名贤相房玄龄金像。传广东省梅州、普宁、东莞、四川中江、江西萍乡、湖南岳阳等房氏分支。
继锦堂: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分支。
敦伦堂:湖南衡阳房氏分支。
亲睦堂: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分支。
孝友堂:浙江余姚房氏分支。
一、房f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朝鲜族、蒙古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舜封尧子丹朱於房,今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是也。以楚后封吴王夫㮣於此,故谓之‘吴房’。丹朱生陵,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
2、又注:“屋引氏改为房,虏姓也。”“屋引”,北魏姓。或作“房引”,孝文帝时改为房氏。
二、房
房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四省房姓约占全国汉族房姓人口63%。
房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之子丹朱,帝舜封为房邑(故城在今河南遂平)侯,子陵以父封邑为氏。
2、北魏孝文帝时改高车贵族之姓屋引氏为房氏。
3、满、蒙古、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房姓名人:
房钟,丹泉之裔,周昭王时食采灵寿。
郡望:清河、济南、河南。
一、房f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朝鲜族、蒙古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舜封尧子丹朱於房,今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是也。以楚后封吴王夫㮣於此,故谓之‘吴房’。丹朱生陵,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
2、又注:“屋引氏改为房,虏姓也。”“屋引”,北魏姓。或作“房引”,孝文帝时改为房氏。
二、房
房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四省房姓约占全国汉族房姓人口63%。
房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之子丹朱,帝舜封为房邑(故城在今河南遂平)侯,子陵以父封邑为氏。
2、北魏孝文帝时改高车贵族之姓屋引氏为房氏。
3、满、蒙古、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房姓名人:
房钟,丹泉之裔,周昭王时食采灵寿。
郡望:清河、济南、河南。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宋朝政和中期升为济南府。元朝时期则为路。明、清两朝均为府。民国时期废府改为山东省省会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房州: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房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时期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时期为房陵,归属于属楚国。秦朝时期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年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期迭有变更。北周时期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房陵郡。唐朝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朝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朝时期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夏季,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房县是革命老苏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第四纵队第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了房竹战役,一举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清河堂:以望立堂,为房氏家族的总堂号。传江苏苏州、扬州、湖南浏阳浏东……等等房氏分支。
济南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乐善堂:山东临沂苍山传此一支。全县20多个村以及枣庄江苏苏北地区罗庄等地近5000余人。
房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十堰堂。
中书堂:唐朝房玄龄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李世民举兵,房玄龄跟随他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十余年。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封他为中书令,任宰相十五年,因而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衔“中书令”为堂号。
国器堂:明思恩侯房宽之子房万宝公,赴广东梅州银江镇开派.其裔孙晚清光绪帝殿前侍卫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庙”,并将堂号定为“国器堂”,取房玄龄公年青时被喻为“国器”典故,现内供唐朝名贤相房玄龄金像。传广东省梅州、普宁、东莞、四川中江、江西萍乡、湖南岳阳等房氏分支。
继锦堂: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分支。
敦伦堂:湖南衡阳房氏分支。
亲睦堂: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分支。
孝友堂:浙江余姚房氏分支。
一、房fá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朝鲜族、蒙古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祁姓,舜封尧子丹朱於房,今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是也。以楚后封吴王夫㮣於此,故谓之‘吴房’。丹朱生陵,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
2、又注:“屋引氏改为房,虏姓也。”“屋引”,北魏姓。或作“房引”,孝文帝时改为房氏。
二、房
房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四省房姓约占全国汉族房姓人口63%。
房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之子丹朱,帝舜封为房邑(故城在今河南遂平)侯,子陵以父封邑为氏。
2、北魏孝文帝时改高车贵族之姓屋引氏为房氏。
3、满、蒙古、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房姓名人:
房钟,丹泉之裔,周昭王时食采灵寿。
郡望:清河、济南、河南。
其他姓氏
[ 房 ]字的同音字 - [ fang ]